close
我想起來小時候在外婆家抓麻雀的事,我們會到廚房偷抓一把米,拿個斗笠,撿根樹枝,做個簡單的陷阱。
重點是挑一個沒有風的午後,小心翼翼的把米排成一排,每一顆之間的距離差不多相等於麻雀跳躍的距離。樹枝上綁著一條尼龍繩,頂著斗笠,然後幾個小朋友就守株待兔的牽著尼龍繩的另一頭,躲在樟樹的後面,等麻雀從尤加利樹上飛下來。
有時候外婆餵雞煮熟糙米會比米缸中的米更有吸引力,因為香味四散即使是我們也常常跟著肚子咕嚕咕嚕的叫。運氣好的時候,樹上的麻雀或是白頭翁甚至就在我們的面前爭食起來。
而真正有趣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樣的道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於是我們幾個小鬼必須忍住跳躍的心情耐心的躲在樹後,等待最後那隻終於跳到斗笠下的勝利者的出現。
斗笠外的米粒不能多到麻雀還沒跳到終點就吃飽了,而斗笠的角度自然也不能遮住過多的陽光讓勝利者查覺到陷阱的存在。我不記得到底試了多少次才抓到生平第一隻麻雀,但是印象中我們為了怎麼順利的把麻雀從落下的斗笠之中平安的抓出來確實費了一番工夫。
等待的過程猶如最後的結果一樣令人難忘,我們最後仍然會放走那隻麻雀。不是出於善意,而是我們真的沒有能力把一隻野生的麻雀,馴養成願意乖乖待在鳥籠中的家禽,生物有牠們生存的空間和方式,不是一個捉放之間,就能輕易的改變。
憑著三十年前嘗試錯誤無數次而學會的技巧,樟樹後常常耐不住性子提早拉動尼龍繩而嚇走獵物的小男生,很順利的,抓住了這一生,最美麗的一隻麻雀。
( PS. 最後一張照片是媽媽刻意調整拍攝角度而形成的效果,爸爸並沒有奪走王小魚的初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