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魚一出生就像小猴子一樣不會說話,所以爸爸選擇用對待小猴子的方式來疼王小魚。

這是一系列很有名的實驗,叫做「猴子的母愛」,爸爸很久以前在Discovery上看到的。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分別和不會給奶的布偶和會給奶的鐵絲猴子放在一起。結果證明「有奶便是娘」的說法是錯的。因為有奶喝卻得不到擁抱的猴子並不快樂,所以小猴子只有在想喝奶的時候才會去那個鐵絲的媽媽那兒。另一個實驗證明只要小猴子覺得受到威脅,環境陌生或是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會立刻回頭去抱那個布偶媽媽,等到情緒平穩了以後,才會繼續向外探索。

所以對於有人說小孩子哭了不能馬上抱,不要一直抱著小孩會寵壞小孩這種說法,爸爸一直很不以為然。哭是小孩子和這個世界唯一的溝通語言,如果不去回應小孩子的要求,他們會停止哭泣,不是因為他獨立,而是因為他放棄。小朋友出生後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棄,我們怎麼可能期待他長大了會成為自信而友善的人?

爸爸媽媽現在不理王小魚,王小魚長大了有事情就不會找爸爸媽媽討論。等到爸爸媽媽老了要王小魚照顧的時候,王小魚也不會注意爸爸媽媽的需求。

因為我們心理很深的一個角落,都住著一隻小猴子。每個人都有能力單靠這隻小猴子和另一隻小猴子溝通,不要忘了自已是一隻猴子,也不要放棄成為一隻快樂的猴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 TC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